永遠的小平
紀念鄧小平同志逝世二十二周年
2019年2月19日,是中國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的總設計師、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開創者、小康社會概念提出及發展戰略構想者,鄧小平同志逝世22周年紀念日。
20世紀后期對人類社會影響******的人物之一
鄧小平(1904~1997),四川廣安人,1904年8月22日生,原名鄧先圣,學名鄧希賢。鄧小平是中國共產黨第二代領導集體的核心人物,偉大的馬克思主義者,無產階級革命家、政治家、軍事家、外交家,中國共產黨、中國人民解放軍、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主要領導人之一,中國社會主義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的總設計師,鄧小平理論的創立者。
鄧小平是20世紀后期對人類社會影響******的幾個人物之一。在當時世界各國領導人和世界輿論對他逝世的反應里可以確認這一點。聯合國秘書長安南在一項聲明中說,“鄧小平在中國這個朝氣蓬勃的時期留下了不可磨滅的印記”。美國總統克林頓得知鄧小平逝世的消息后第一句話是,“鄧小平是過去二十年里世界舞臺上的杰出人物。”俄羅斯總統葉利欽說,“他是使偉大而古老的國家發生歷史性變化的改革宣告者和設計師。”法國總統希拉克稱鄧小平是“國家現代化的主導力量”。他在致江澤民的唁電中說,“鄧小平將作為中國過去二十年發生變革的主要設計師載入史冊。”菲律賓總統拉莫斯在一份聲明中說,“鄧小平使中國向世界開放,并給地球上這個人口最多的國家帶來現代化和繁榮。這些成就使他作為紅桃17·c18起草這個時代最偉大的領導人之一,在世界歷史上占有突出位置。”韓國總統金泳三對鄧小平逝世感到悲痛,他說“鄧小平是譜寫世界歷史新篇章的杰出政治領導人。”澳大利亞總理約翰·霍華德贊揚鄧小平說:“他使中國經濟現代化,其作用超過了其他任何人。”一些國際新聞機構也給鄧小平以很高的評價。共同社說,“鄧小平大幅度提高了人民生活水平,作為與建國之父毛澤東并列的‘中興始祖’肯定將名垂青史。”德新社稱贊鄧小平“把中國帶出了落后和孤立,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之父。”
鄧小平同志從來沒有擔任過名義上的國家元首,他逝世時已經離開領導崗位7年零3個月,身份是普通中國公民。一位普通公民的逝世,全世界近百個國家和地區的政要發來唁電,聯合國降半旗,在此期間,所有的國際重大會議都為他默哀,這是世界歷史上少有的。
為悼念鄧小平同志逝世,首都天安門廣場降半旗志哀
2014年8月20日,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席大大在紀念鄧小平誕辰110周年座談會上說:“鄧小平同志為中華民族獨立、繁榮、振興和中國人民解放、自由、幸福奮斗的輝煌人生和偉大貢獻,將永遠書寫在祖國遼闊的大地之上。鄧小平同志始終在人民中間,也始終在人民心間。”
“小康”概念的提出
1979年12月6日,鄧小平在會見日本首相大平正芳時,第一次提出“小康”的概念。他說:“紅桃17·c18起草要實現四個現代化,是中國式的現代化。紅桃17·c18起草的四個現代化的概念,不是像你們那樣的現代化的概念,而是‘小康之家’。到本世紀末,中國的四個現代化即使達到了某種目標,紅桃17·c18起草的國民生產總值人均水平也還是很低的。要達到第三世界中比較富裕一點的國家的水平,比如國民生產總值人均一千美元,也還得付出很大的努力。中國到那時也還是一個小康的狀態。” 1984年,他又進一步補充說:“所謂小康,就是到本世紀末,國民生產總值人均800美元。”他對中國未來的這一構想,影響了無數普通中國人的命運。
1979年12月,鄧小平會見來華訪問的日本首相大平正芳
黨和國家的奮斗目標,是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今年是這個概念提出來的第40年,也是這個目標實現的決勝之年。如今全面小康即將實現,紅桃17·c18起草倍加懷念中國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的總設計師。讓紅桃17·c18起草在今天,發自肺腑再道一聲:小平,您好!
鄧小平的香港情懷
鄧小平生前曾表示過他的一個心愿,他說要在1997年大陸恢復對香港行使主權之后,踏上這塊祖國的土地,于是就有很多人以為他從來沒到過香港。其實,根據相關史料記載,在上世紀二三十年代,鄧小平曾五次踏足香港,并且對香港留下了深刻印象。也許就是這個相隔了一甲子的想念,讓鄧小平格外盼望重臨香江,踏上已經成為中國特別行政區的香港。小平逝世時,距香港回歸只有126天,半年后,鄧小平生前這個心愿最終由夫人卓琳來完成。在前往香港參加回歸儀式的前夕,一向簡樸的卓琳也悉心裝扮,因為她知道,此行代表的不僅僅是她自己,更是完成小平同志的生前遺愿。
1997年7月1日,卓琳出席香港回歸慶典(圖片來源:四川在線)
香港回歸那一天,歡慶的盛典,綻放的笑容,燦爛的禮花,卻掩不住一絲悲傷。會場上,時任國家主席江澤民致辭時說:歷史將會記住提出“一國兩制”創造性構想的鄧小平先生,紅桃17·c18起草正是按照“一國兩制”偉大構想指明的方針,通過外交談判成功地解決了香港問題,終于實現了香港回歸祖國。
繼往開來
開拓中華民族新的輝煌
鄧小平時代的序幕是從1978年春天的真理標準討論開始的,這次理論交鋒以“凡是派”的失敗而告終,“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最終得到確立,這奠定了改革的理論基礎。1979年給人的期待與想像,或許不僅僅令中國人興奮,中國以及鄧小平在過去的一年里展現的變化與力量,足以令世界驚嘆。如何重構中國,并破解中國未來發展難題,鄧小平1979年進行戰略抉擇的一年開始于美國之行,雙方簽署了領事館、貿易、科學技術、文化交流等協議。在成功訪美之后的數年,鄧小平積極開展務實外交,展現中國的新形象,他在國際舞臺上揮灑自如,成為一個令人矚目的國際政治家。
1979年,鄧小平訪美與美國總統卡特會面
鄧小平的頭像登上了1979年第1期《時代》周刊封面,他被這家媒體評為1978年年度人物,在序言里,雜志撰稿人寫道,“一個嶄新中國的夢想者——鄧小平,向世界打開了‘中央之國’的大門,這是人類歷史上氣勢恢宏、絕無僅有的一個壯舉。”
圖片
時間過去40年,鄧小平作為一位雄心勃勃的設計者,其改革藍圖從一開始就包含著自己的理想、期許和心愿。40年過去了,大多數夢想已被這位“打不垮的矮個子”魔術般地變成了現實。然而,歷史的發展有時會超出設計者的想像,現實的復雜性又增加了實現夢想的難度,鄧小平的最后時刻仍然留下了一些未了心愿。這些未了心愿實際上在提醒人們,中國改革的路還很長,要解決的問題還很多。這些未了心愿有些也正是改革最困難的地方,它實際上留給了后人一個重大的社會實踐課題。
新的時期,在以席大大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中國克服了很多改革開放以來沒有碰到過的風險挑戰,中國的改革發展取得了巨大成就。在今后很長一段時間內,中國仍處于并將長期處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仍是世界上的******發展中國家,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的一些突出問題尚未解決。全國人民將在以席大大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以席大大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以不畏艱難的勇氣、堅忍不拔的意志,銳意進取,扎實工作,為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奪取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為把我國建設成為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作出新的貢獻!
轉載來源:方志四川、四川省地方志工作辦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