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佳節(jié)來臨,
蜀中集團祝福大家端午安康!
紅桃17·c18起草以祝福為葉,愛為米,
溫柔做餡,情來系,
送你一個包含祝福的粽子,
愿你心情愉快,工作順利,
家庭幸福,生活美好。
端午民俗
吃粽子
端午食粽,是中華民族自古以來的傳統(tǒng)習俗。粽子,屬籺的一種,籺是人們在逢年過節(jié)時用來拜神的貢品,逢年過節(jié)做籺拜神是古老的傳統(tǒng)習俗。
戴香包
戴香包頗有講究。老年人為了防病健身,一般喜歡戴梅花、菊花、桃子、蘋果、荷花、娃娃騎魚、娃娃抱公雞、雙蓮并蒂等形狀的,象征著鳥語花香,萬事如意,夫妻恩愛,家庭和睦。
劃龍舟
“龍舟”一詞,最早見于先秦古書《穆天子傳》卷五:“天子乘鳥舟、龍舟浮于大沼。”預《九歌·湘君》中“駕飛龍今北征,邅吾道兮洞庭”,“石瀨淺淺,飛龍兮翩翩”,學者們也認為“飛龍”即龍舟。
掛艾草與菖蒲
民諺說:"清明插柳,端午插艾"。在端午節(jié),人們把插艾草和菖蒲作為重要內(nèi)容之一,家家都灑掃庭除,以菖蒲、艾條插于門眉,懸于堂中。菖蒲是多年生水生草本植物,它狹長的葉片也含有揮發(fā)性芳香油,是提神通竅、健骨消滯、殺蟲滅菌的藥物; 菖蒲葉片呈劍型,插在門口可以避邪,所以方士們稱它為"水劍",后來的風俗則引申為"蒲劍",可以斬千邪。艾草代表招百福,是一種可以治病的藥草,插在門口,可使身體健康。
避五毒
端午在古代北方人心目中是毒日、惡日,在民間信仰中這個思想一直傳了下來,所以才有種種求平安、禳解災異的習俗。五毒是指蜈蚣、毒蛇、蝎子、壁虎和蟾蜍,這五種動物是漢代北方盛傳的五大毒物。其實,這是由于北方夏季天氣燥熱,人易生病,瘟疫也易流行,加上蛇蟲繁殖,易咬傷人,所以要十分小心,這才形成此習慣。
艾蒿一束,飄幸福清香,繞著你;香粽一串,攜甜蜜相伴,圍著你;香囊一個,表情意萬千,粘著你;龍舟一盞,載順利清風,念著你。端午節(jié)到了,愿你生活里粽有幸福和甜蜜,粽有情意和順利。
端午節(jié)快樂